兩年創下幾百萬公裡夜間飛行紀錄
臨危受命的孫波對蔣潔敏撂下這樣一句話:“就是頭拱地也要完成任務!”
28個月能建成橫跨四國的國際管線?國際同行瞪圓了眼睛:“中國人瘋了嗎?”
就算中國人能吃苦,24小時連軸轉也不可能完成呀!面對國際同行一片質疑聲,孫波心裡有數,要想創造奇跡,既要靠頑強拼搏,更要靠智慧、靠創新、靠技術。
孫波的秘書武冠軍告訴記者,那28個月,整個中亞管道團隊都處於一種超常的超負荷工作狀態。兩年多時間裡,除去睡覺的三五個小時外,孫波幾乎都在工作。
武冠軍粗略統計,那兩年,他們每年有100多天是在飛行中度過,而且為了節約時間,孫波都是把航班安排在晚上,因此那兩年,創下了幾百萬公裡夜間飛行紀錄。而下了飛機趕往駐地的車上,孫波也在辦公。在車上,往往是武冠軍最緊張的時候,兩部手機,一個筆記本電腦,一個ipad,他都要准備著。往往先撥通一個電話,在孫波通話時,再用另外一部手機撥另一個電話等著,“那真得像打仗一樣,分秒必爭。”
指揮這一橫跨四國的大型工程,數不清的合同要談判、數不清的關系要協調、數不清的利益要平衡……孫波精心謀劃,化解了無數難題,既費盡了心力,又付出了巨大體力。他恨不能黑夜當成白天過,一天掰成兩天過,行李箱隨時整裝准備出發……
“智慧加拼命”的工作理念
“能夠創造中亞管道速度的奇跡,更關鍵的一點是孫波提出的‘智慧加拼命’的工作理念。”中亞管道公司副總經理孟向東說:“敢於大膽突破常規,及時調整優化設計方案是我們能大規模搶出時間的關鍵,而這是要有巨大魄力才能做到的。”
中亞天然氣管道公司副總工程師李宗林告訴記者,單線變雙線、直縫變螺旋是體現孫波作為領導者智慧的點睛之筆。最初報告中推薦採用的是單線方案。如果能把單線方案改成雙線,由於管徑縮小,材料的供應和運輸包括施工都會相對容易一些。而且,土庫曼斯坦的氣,不是一開始就能達到峰值,如果我們先修通一條,不是同樣可以按時接氣嗎?2007年年底,這一大膽的方案提上了評審會。會場內,專家們爭得面紅耳赤,最終在孫波的主持下,這一方案終於在開工前獲得通過。事實証明,這一巧妙的構想為實現2009年底順利通氣起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