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長征時,而立之年的鄧小平在留黨察看狀態下,跟隨踏上征途。長征途中,他堅持辦好《紅星》報,親歷遵義會議,在軍事斗爭一線開展卓有成效的政治工作,一路跋山涉水,歷盡艱辛。幾十年后,當家人詢問他長征時都做了什麼,鄧小平回答:“跟著走!”跟著走,雖然隻有三個字,但內容豐富,寓意深邃,意味綿長,鄧小平堅信隻有跟著黨中央和毛主席走下去,才不會掉隊,才能走向勝利的前方。
主編《紅星》報
《紅星》報由紅軍總政治部出版。1933年7月,遭受錯誤打擊的鄧小平受命主編《紅星》報,形式為四開鉛印。長征開始后,由於物質匱乏和環境不穩定,《紅星》報改為油印。
1934年10月20日,《紅星》報油印版第1期出版,鄧小平親自撰寫了社論《突破敵人封鎖線,爭取反攻敵人的初步勝利》,指出“紅軍必須突破敵人的包圍圈去開辟新的蘇區”,鼓舞著指戰員前進。
為辦好《紅星》報,鄧小平幾乎傾注了全部心血。他帶著印刷工具,邊趕路邊收集材料。到宿營地,別人睡覺,他在燈下繼續忙著寫稿、編稿,刻蠟版、搞油印。后來為輕裝簡行,隻保留了一台簡易的手滾油印機,出版難度可想而知。但從1934年10月到1935年1月的70多天裡,在鄧小平的帶領下,《紅星》報仍然出版了七八期。很多稿件都是他親自撰寫,如通訊《偉大的開始——一九三五年的第一個戰斗》,詳細記載了紅軍強渡烏江天險的戰斗。
鄧小平把《紅星》報辦出了特色,成為“一面大鏡子”“一架大無線電台”“一個政治工作指導員”,不僅闡釋、宣傳黨和紅軍的戰略意圖、行動方針,而且以問題為導向,嘗試解決紅軍指戰員的實際困難。比如《紅星》報第4期刊載《怎樣解決草鞋問題》,疾呼重視戰士光腳行軍現象,並發動戰士打草鞋,得到積極響應,問題很快解決。第6期刊載《消滅掉隊落伍的現象》,提出增強收容隊工作,開展反對故意掉隊落伍的斗爭,加緊衛生工作與改善給養,減少病員與掉隊落伍現象。
親歷遵義會議
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解決了博古、李德等人軍事上和組織上的“左”傾錯誤,事實上確立毛澤東同志在黨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開始確立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在最危急的關頭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
鄧小平以中央秘書長身份參加了遵義會議,並負責會議記錄。對於會議的情況,多年后他都記憶猶新。1958年11月3日,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