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黨史
分享

抗戰時期毛澤東與美軍觀察組

賈坤

2025年07月19日09:20    222

抗戰時期,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積極聲援和支持世界各國人民的反法西斯斗爭,倡導建立東方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爭取美國、英國、法國等西方國家加入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1944年8月18日,毛澤東簽發了中共中央關於外交工作指示。指示指出,美軍觀察組的訪問和觀察是我們在國際間統一戰線的開展,是我們外交工作的開始。中央檔案館保存著一組抗戰時期毛澤東親自安排部署美軍觀察組來延安考察的珍貴檔案,包括《毛澤東關於請代歡迎美軍事人員來延給林伯渠、董必武的電報》《毛澤東關於延安機場情況給林伯渠、董必武的電報》《毛澤東關於收集日寇軍事情報供給盟軍給山東軍區和新四軍軍部的電報》等。這些檔案真實地反映了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對擴大抗日根據地的影響,爭取國際合作的決心和誠意。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美國政府期望加強與中國共產黨等抗日力量的合作。1944年6月23日,駐重慶美國陸軍總部代理參謀長費爾利斯向八路軍駐重慶辦事處代表林伯渠致信,詢問美軍觀察組可否到延安及八路軍控制地區調查訪問,林伯渠就此表示歡迎,並在回信中保証給予觀察組以“充分的合作”,給以“工作上和行動上的自由,及通信聯絡的自由”,“以便迅速打敗我們共同的敵人日寇”。接到林伯渠的報告后,毛澤東很快便於6月28日復電林伯渠等人:“美軍事人員來延,請你們代表我及朱(德)、周(恩來)表示歡迎,飛機場即日開始准備,來延日期請先告。”7月4日,為准備和安排美軍觀察組飛機在延安降落的問題,毛澤東又致電林伯渠等人,告知飛機在延安機場降落時應注意的事項,包括雨季飛機不能超過的重量,跑道的長度、寬度和降落方向,機場標記等細節。

7月22日,美軍中緬印戰區駐延安觀察組(代號“迪克西使團”)第一批人員在組長包瑞德上校率領下乘坐美國空軍C-47型客機向延安進發,飛機在延安機場降落時,還是發生了一點小事故。飛機緩緩滑行時,左輪陷進了一座舊墳墓之中,引起飛機的晃動和左傾,導致轉動著的左螺旋槳與地面相撞,螺旋槳折斷了。但幸運的是,“所有的人都活著且沒有受傷”。當天午飯時間,毛澤東讓周恩來轉達了對觀察組成員安全到達的慰問。觀察組第二批人員於8月7日到達延安。駐延安美軍觀察組共18人。美軍觀察組到延安的使命,包括詳細了解日軍的戰斗序列、日本空軍的戰斗序列、偽軍的戰斗序列,但最主要的是要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的力量、位置、作戰部署、裝備狀況、訓練狀況、戰斗力,還有中國共產黨在日軍內部和日本佔領區中的情報工作能力。

美軍觀察組到達延安后,毛澤東非常重視,不僅宴請招待了他們,還和美軍觀察組成員多次會談,全面介紹中國共產黨領導抗日根據地軍民堅持敵后抗戰的情況,這種友好態度一直貫穿觀察組工作和生活的始終。中央檔案館保存的一份毛澤東親自修改的題為《歡迎美軍觀察組的戰友們》的社論,8月15日刊發在延安《解放日報》上。在這篇長達9頁手稿的社論中,毛澤東作了大量的修改,對原稿的表述作了更准確的調整,同時又增補了很多內容,並且將原稿的標題《歡迎美軍觀察組》修改為《歡迎美軍觀察組的戰友們》。毛澤東稱美軍觀察組到延安,是“中國抗戰以來最為令人興奮的一件大事”,“對於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實有重大的意義”,因為這將有助於美國和世界各國了解這樣一個過去一直被國民黨封鎖的事實真相,即“七年以來,近五十萬的八路軍新四軍和八千余萬被解放了的人民,在華北、華中、華南三大敵后戰場奮勇作戰”。“敵后戰場成了中國抗戰的最重要戰場”。毛澤東相信“該組的戰友們一定會對此間情況作周密的和深刻的觀察,並對於雙方如何親密合作以戰勝日寇,必能多所擘劃”。美軍觀察組工作的成功,“會使美軍統帥部對於中國共產黨始終堅持團結抗戰、實行民主的政策,和共產黨領導下的敵后抗戰力量,獲得真實的了解,並據以決定正確的政策”﹔“會增進中美兩大盟邦的團結,並加速最后戰勝日寇的過程”。顯然,在毛澤東看來,美軍觀察組到延安,不僅於中國共產黨自身有利,於中國的抗戰事業有利,而且於增進中美兩國團結有利,於加速最后戰勝日寇的過程有利。因此,毛澤東才代表中共中央和中國共產黨,代表八路軍、新四軍和敵后抗日根據地人民,代表各抗日根據地民主政府,“向遠道來此的觀察組全體人員,致熱烈歡迎之忱”。

美軍觀察組除在延安考察外,后又派出部分成員赴晉察冀、晉綏、山東等抗日根據地考察,並撰寫了許多調查報告,比較客觀地反映了敵后抗戰的實際情況。美軍觀察組所到之處,毛澤東都親自電告當地領導人予以熱情接待和通力合作。為使與美軍觀察組的合作取得切實成果,8月20日,在關於收集日寇軍事情報供給盟軍給山東軍區和新四軍軍部的電報中,毛澤東就提出希望山東軍區和新四軍軍部可以“以盡可能快的速度,收集日本海軍在青島、煙台、連雲港常舶艦數目及類型,每日進出口船舶數目,以及連雲港是否已設為潛艇基地等材料”,供給盟軍,以便給美軍觀察組以根據,向華盛頓報告,從而推動美方重視我們的活動,加速考慮對我們的援助。同日,為便於美軍觀察組到敵后各抗日根據地考察,毛澤東還給太行、山東、華中根據地領導人鄧小平、滕代遠、羅榮桓、黎玉、張雲逸等專門發了一封電報:美軍觀察組(包括美國海陸空軍及各種技術專門人員)一行18人,在延安從事研究我軍及敵偽軍工作近20天,並准備到各地參觀部隊、工廠和學校,隨后會派人到敵后各根據地去考察我軍實力和抗戰活動。並且要求他們選擇適當地點各開辟一個飛機著陸場,飛機場上空要開闊,地面堅實,長需700米,寬需200米。毛澤東在電報最后特別強調“這一工程,必須由首長負責,專門指導”,可見對這一事項的高度重視。

美軍觀察組赴抗日根據地,有些根據地領導怕招來日寇“掃蕩”,不願讓美軍去。9月8日,華中新四軍負責人致電毛澤東、劉少奇,認為修機場及美軍事人員經常來往華中潛伏地區,在目前條件下,可能引起敵人注意和“掃蕩”,使將來航空比較困難,此時對我們是害多利少。毛澤東當即認為不妥,兩日后,與劉少奇聯名復電張雲逸等人,告訴他們機場筑好后,大批美軍人員陸續飛來軍部及各師,我們應表歡迎。“雖可能引起日寇‘掃蕩’,但比較全局,利多害少。”並告訴他們放手與美軍合作,處處表示誠懇歡迎,是我黨既定方針。從這封電報可以看出,毛澤東對待美軍觀察組的態度始終是從中美合作、共同戰勝日本法西斯這一世界大局出發的。

在毛澤東的關心下,美軍觀察組廣泛參加各種活動,加深了對抗日根據地的認識和了解。通過親身體會和細致訪談,觀察組向美國軍方和美國國務院發回大量有關軍事和政治方面的報告,充分肯定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抗日武裝以及抗日根據地人民生活。報告特別強調:“中國共產黨在目前的戰爭中取得的軍事成就和這些成就賴以取得的政治基礎——共產黨人贏得的人民群眾支持,這一事實現在已為眾所周知”,建議美國政府和領導人“不管在任何情況下,都必須把共產黨視為在中國持續存在的和重要的、有影響的力量”。

美軍觀察組到延安,是中國共產黨在反對日本法西斯主義事業中開展的一次重要國際合作,使美國政府對中國共產黨堅持團結抗戰及其領導的抗戰軍民的巨大潛力獲得直接的了解,掀開了抗戰時期中美人民友好合作的一頁,推動了反法西斯主義事業在中國、在世界的發展。

(來源: 學習時報)

(責編:劉圓圓、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