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當好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娘家人”(一線手記)

亓玉昆

2025年07月22日08: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天氣炎熱,在重慶市九龍坡區,外賣小哥李海送完訂單后走進民主村的工會驛站,把水杯灌滿,再給手機充上電,樂呵呵地說“跑累了,就來這裡休息解乏”﹔長途行駛,大貨車司機董大維從遼寧鞍山出發,來到河南新鄉心連心“工會服務司機之家”歇腳,感慨“千裡之外,家的感覺”……

  隨著互聯網平台企業、快遞物流企業等新業態經濟迅猛發展,快遞員、外賣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成為城鄉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目前,全國有8400萬新就業形態勞動者,他們是“美好生活的創造者、守護者”。

  5月下旬,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來到重慶、河南開展工會法執法檢查。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是社會主義勞動者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入會工作如何?檢查組與快遞員、外賣小哥、貨車司機等進行深入交流,詳細了解怎麼建、入到哪、怎麼入、如何吸引等關鍵性問題,聽取他們對工會法實施的意見建議。

  加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讓他們工作安心、舒心,既是一道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考題”,也是一道需要細致解答的“必答題”。檢查過程中,大家普遍認為,作為黨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各級工會組織要加強組織和工作有效覆蓋,拓寬維權和服務范圍,積極吸納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加入工會,當好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娘家人”。

  當好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娘家人”,就要努力實現應建盡建、應入盡入。組織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入會是為其提供維權服務的最基礎環節。此前,全國總工會印發《關於推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入會工作的若干意見(試行)》,專門作出部署。實踐中,部分非公經營主體生命周期不長、企業主對建會仍然存在認識誤區。再者,新業態領域勞動關系模糊、勞動者靈活性流動性強,導致新建組織和會員數量雖逐年增加,但離組織起來、穩固下來、凝聚起來的要求仍有差距。接下來,不斷暢通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入會渠道,仍需以平台頭部企業為重點,強化行業工會聯合會建設,做實區域(行業)工會、鄉鎮(街道)和園區工會、社區(村)工會“兜底”作用,夯實工會工作基層基礎。

  當好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娘家人”,就要充分維護權益、拓展服務。維護職工合法權益、竭誠服務職工群眾是工會法規定的工會基本職責。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關系靈活化、職工就業無界化、工作安排去組織化等特征明顯,帶來勞動關系認定難、維權服務難等問題。近年來,有的地方建立新就業形態一站式糾紛調解中心,工會聯動法院、檢察院等部門多元預防化解勞動爭議,推動構建和諧勞動關系。散落在街頭巷尾的工會驛站是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溫暖的“家”,截至2024年底,全國已建工會驛站18.61萬個。要讓驛站成為工會延伸服務的新窗口,不僅為職工提供歇腳地,還得當好權益保障的前哨站,通過整合服務資源、拓展服務種類、創新工作形式,撐起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的“暖心傘”。

  自2021年工會法修改以來,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參加和組織工會的權利得到有力法治保障。許多地方出台配套法規制度體系,推動法律全面有效實施,充分維護新就業群體的合法權益。期待以這次執法檢查為契機,及時總結經驗,完善社會保障、勞動基准等法律制度,明確平台算法治理、超時罰款等重難點問題解決手段,讓新就業形態的“蓄水池”和“穩定器”作用更加顯現。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22日 19 版)

(責編:彭靜、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