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浙江湖州開展生態系列立法

“綠富美”裡有良法

本報記者 張 璁

2025年07月22日08: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漫步潞村村,最難忘一灣碧水。

  這座千年古村位於浙江湖州吳興區八裡店鎮,至今保留著典型江南水鄉的獨特韻味:白牆黛瓦間,一條潞溪穿村而過,舉目皆是古橋曲巷、流水人家,潺潺清水裡流淌著人們的鄉愁。

  “村裡的河道一度淤泥堆積、水體發臭,岸邊雜草叢生。”潞村村黨總支書記朱佔成說,如今的水清岸綠與近年來的地方立法息息相關。

  《湖州市美麗鄉村建設條例》正式施行后,潞村村在地下“編織”出一張總長度約2900米的污水管網,促進“千流匯入一池”。去年《湖州市生態文明典范城市建設促進條例》出台后,村裡又實施古村落水環境提升、河湖生態修復工程等項目。

  “美麗生態催生美麗經濟,美麗經濟振興美麗鄉村。”朱佔成說,如今河道水質已達Ⅲ類水標准,岸邊綠樹成蔭,成為村民和游客休閑散步的好去處,昔日“臟亂差”變身“綠富美”。

  “2015年擁有地方立法權以來,我們深入開展生態系列立法,持續擦亮‘在湖州看見美麗中國’城市品牌。”湖州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孫賢龍介紹,2016年湖州就制定《湖州市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條例》,后來又迭代為《湖州市生態文明典范城市建設促進條例》,並細化制定了大氣污染防治、市容環境衛生等方面9部法規,逐漸集成“1+N”法規體系,生態立法的廣度、精度、深度不斷提升。

  作為一名鄉村旅游的從業者,吳興區人大代表、靈糧農場總經理熊紫艷就從生態系列立法中受益匪淺。

  “根據《湖州市鄉村旅游促進條例》相關規定,市、區縣人民政府應當推進旅游與文化、農林等領域深度融合,培育新產業、新業態。”熊紫艷說,通過融合拓展鄉村旅游業態,農田變課堂、農舍變民宿,吸引了城市家庭深度體驗田園生活。

  “鄉村旅游發展不能缺少生態保障,相關立法很好地推動生態、旅游實現‘雙贏’。”熊紫艷說,如今農場帶動了周邊村民增收致富,累計提供就業崗位330個,助力村集體增收近1000萬元。

  近年來,湖州用足、用好地方立法權限制定地方性法規,在地方立法中設置特色條款,努力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多法治方案。

  湖州市成功獲批全國首批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后,2021年制定的《湖州市綠色金融促進條例》以法規形式固化了實踐經驗,創制了綠色產品服務、推進節能降碳、強化數字化改革等特色條款。“該條例既是‘指揮棒’,也是‘護航艦’,為湖州銀行業深化綠色金融改革注入了強勁動力。”吳興農商銀行行長戴益眾說。

  湖州市安吉縣兩山生態資源資產經營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紅霞介紹,當地通過相關地方立法延伸了生態產品的產業鏈和價值鏈,拓寬了“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路徑。

  “生態領域一系列立法使各部法規總分結合、串點成線、一體發力,有力護航生態文明建設。”孫賢龍表示,當地還充分發揮人大的監督作用,讓地方性法規從“紙面”落到“地面”。

  《 人民日報 》( 2025年07月22日 19 版)

(責編:彭靜、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