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04月26日09:21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 |
本组图片由吴金阳、李华梁、张晓理、李健、李鑫等提供 |
![]() |
|
![]() |
|
![]() |
|
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给灾区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损失。此次地震,再次牵动着全国亿万人民的心。为此,笔者就如何科学救治地震伤员,最大限度减少死亡率,降低伤残率,采访了著名创伤外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盛志勇。
已年届92岁高龄的盛志勇院士曾经参加过邢台、唐山地震和多次重大灾害创伤救治工作,他撰写的《唐山大地震中大批伤员的医疗救护及创伤治疗的回顾》报告,以丰富的经验对震灾面前如何深入搞好创伤救治工作提出了许多宝贵建议。
盛院士说,地震是一种严重的突发性灾害,地震造成的伤情也具有显著的特点。一是灾情发生突然;二是伤亡人数众多;三是伤情重而复杂;四是救治困难;五是次生灾害源伤害严重而复杂,如火灾、爆炸、山体滑坡、泥石流、海啸以及震后传染性疾病等。研究这些特点,可以更有效地抢救地震伤员,减少伤亡。
地震及重大灾害伤员分4类
伤员应按急、重、轻分类,以使真正需要紧急救治和处置的伤员能够获得紧急治疗时机。盛院士说,地震及重大灾害伤员一般可分为4类:
1、已经死亡的;
2、轻伤,能自己行走的;
3、重伤急需外科处理的;
4、伤情危重,情况非常不好,生命体征不稳定的。
伤员分类后,如果短时间内伤员数量较大,可在伤员胸前别上一个标签(伤票),指明是否需要紧急处理,或可稍缓处理治疗;应尽快查明有无急需抢救治疗的开放创伤和复合创伤等;经初步急救后,即可送入临时设置的医疗单位,如需大的手术可迅速后送;由于灾区伤员太多,有些需外科处理的重伤员在临时医疗点可以先行“微创伤手术”,送到有条件的后方医院再进行决定性手术,这样可以争取时间救治更多的伤员。
盛院士谈到,在地震受灾人员救治中,有两个问题要特别引起注意,其一是在救援和搬运脊柱骨折伤者时,因方式不当,极易引起脊髓损伤;其二是挤压伤未能得到及时识别和适当处理,导致挤压综合征的发生。
盛院士强调,对于脊柱骨折的伤者,在搬动过程中切忌采用横抱、“一人抬胳膊一人抬脚”等方式,因为这可导致骨折的脊柱对脊髓造成损伤,继而致使伤者截瘫。正确的做法是使用硬质担架或木板搬运,疑有颈椎骨折时应立即用颈托固定。若情况不允许(例如伤者所处地形无法使用担架)也尽量将伤者“背朝上抬出来”或一人托腰部以避免腰部突然弯曲。此外,唐山地震救援经验表明,对创伤性截瘫的患者,不应强求早期手术,而应该帮助其稳定和恢复脊柱正常生理弯曲。脊柱侧前方入路减压术可以有效改善过度屈曲型脊柱骨折的伤者情况。
正确识别挤压伤
挤压伤在地震所致的损伤中十分常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