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浙閩
2016年05月17日07:2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尤其各級領導干部,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總書記的講話切中時弊,令人警省。稍稍“過濾”一下近年落馬的“老虎”,既有“貪腐齊上陣的父子兵”,又有“弄權又弄錢的夫妻店”,還有“斂財總動員的全家腐”……諸如此類的貪腐案件,無不驗証著不正家風所帶來的廢職亡家的嚴重后果。
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風的建設和傳承。古人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可見把家管好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在治家方面,明代后期曾任寶坻知縣的袁黃堪稱典范。袁黃官位不高,但勤政愛民,治績顯著,被時人贊為“吾邑二百年來所未有之良牧也”。值得稱道的是,袁黃律己極嚴、治家有方,立下了清正、和睦、向善的良好家風。他是“功過格”的積極實踐者,同其妻子把每天的事情都記入《治心編》,隨時檢討和改正自己的過失﹔袁黃在縣衙空地“皆令種蔬,盡足供給,且不使家人輩無事而食,長其游惰”。袁黃老來得子,但寵而不溺,並專門寫下誡子文,也就是廣泛流傳、影響深遠的《了凡四訓》,告誡其要發恥心、發畏心、發勇心,“上思報國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濟人之急,內思閑己之邪”。后其子出仕為官,亦卓有政聲。
在立家風、正黨風方面,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我們樹立了光輝榜樣。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同志曾建議全黨讀《觸龍說趙太后》,感受“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的深意,並始終恪守“三原則”:戀親,但不為親徇私﹔念舊,但不為舊謀利﹔濟親,但不以公濟私。周恩來同志專門制定了《十條家規》嚴格要求親屬。李先念同志告誡子女:“你們誰要經商,打斷你們的腿”。這些家訓、家規,彰顯出共產黨人特有的風范風骨,成為后人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