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光明日報:“地鐵丟書”折射對不讀書的焦慮

王子墨

2016年11月17日08:18    來源:光明日報

原標題:“地鐵丟書”折射對不讀書的焦慮

  近日,英國演員艾瑪·沃特森將自己喜歡的書放在地鐵的角落,並在書裡夾有留言紙條,以此來推廣地鐵閱讀和全民讀書,在網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日前,為鼓勵人們在互聯網時代多讀書,分享閱讀的快樂,演員黃曉明在北京開展中國版“地鐵丟書”。諸多演藝界和文化界人士也在北上廣等地的地鐵上開展“丟書大作戰”。中國版“地鐵丟書”,一時在微信朋友圈裡刷屏,網友紛紛表示要前去“撿書”。

  不難想象,這樣一場略帶娛樂性質的活動,與書籍這種彰顯文化氣質的載體相結合,加之明星們參與,傳播效應必然可觀。如同在浩瀚的水面丟下石頭,雖不能掀起全面閱讀浪潮,但這一活動激起的漣漪或許可以觸動一些向往紙墨的心靈。值得玩味的是,這個活動在網絡上引來了諸多吐槽,很多人認為這只是一場秀,甚至是一種營銷,還是國外創意的山寨版。這倒應該討論一下。

  無論是活動大張旗鼓地開展,還是網民對“作秀”“炒作”的質疑,都展現了這個時代的讀書焦慮。作為“禮義之邦”“文明古國”的中國,在當代卻遭遇了“不讀書”的現實尷尬。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組織實施的第十三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2015年我國國民人均紙質圖書閱讀量7.84本,歐美國家年人均閱讀量約為16本,北歐國家更達到年均24本。而在活動發起國英國,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這一數據更是高達64本。熱鬧的活動與嚴峻的現實一對比,免不了遭遇“有這工夫還不如去讀書”的情緒宣泄。

  與諸多公益號召不同,讀書並非被暗藏在角落不為人知,相反,中國人一直生活在“多讀書”的規勸裡。曾經的“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當代“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的標語,大概是每一所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