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柜娱乐手机版_钱柜娱乐app-开户投注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钱柜娱乐手机版“批评我们就是帮助革命”

——从红色记忆中汲取力量⑤

陈 凌

2016年07月11日07:55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1978年秋天,广东惠阳地区的一位基层干部,给时任省委第二书记习仲勋写了一封措辞尖锐的批评信。“这封信写得好,还可以写得重一点。下面干部敢讲话,这是一种好风气,应当受到支持和鼓励。”习仲勋不仅很快回了信,还将信转发各地,并委托省委一位书记到惠阳出差时与写信者面谈,推动解决来信反映的水利问题。“不要怕听刺耳的话”,习仲勋对待批评声音的态度,仍值得细细体味。

古人讲,“有过是一过,不肯认过又是一过;一认则两过都无,一不认则两过不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人,假如身上有缺点、行为有过错,不要怕被别人批评指出。接受批评才能改正错误,最终“两过都无”。抗日战争时期,一位老乡针对部队个别同志没有认真执行群众纪律的问题,给军分区司令员提了意见。毛泽东听说后,认为“这是天大的好事”,并鼓励群众多提意见,“批评我们就是帮助革命”。有容得下尖锐批评的胸襟,才能成就“水唯善下能成海”的伟大。

很多时候,群众的批评、抱怨可能不甚悦耳,背后却是他们最迫切、最急需解决的问题,蕴藏着他们对解决问题的殷殷期盼。当年,周恩来前往河北邯郸伯延公社调研,农民张二廷直陈浮夸弊端,“火药味”很浓。周恩来听完后,却动情地说,你是敢讲真话的人,咱俩交个朋友。其实,所谓尖锐的批评,无非就是言辞犀利一些,态度不留情面一些,问题提得鲜明一些。从改进工作的角度讲,这样才能更好地红脸出汗,最终治病去疾。

群众来自四面八方,各自经历不同,观点和想法肯定是五花八门的,不能要求他们对所有问题都看得那么准、说得那么对。这就更需要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及时吸纳建设性意见,及时廓清模糊认识,及时化解怨气怨言,及时引导和纠正错误看法。